重生之地产官商

第19章 第十八章 提议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呵呵,徐总,你别光是笑啊,您是我见过的老总当中,公司最有实力的,金主任也是我见过的级别最高的领导,你们再这样,我会吓晕过去的。”

    李辰笑着说道。

    他心里,也紧张,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关键场合,他绝不能够怯场。

    不管是财富榜上有名的富豪,还是市长助理、市建委主任、副厅级干部,他们也是人,也一样吃饭睡觉,一样两个眼睛一个鼻子。

    官威、气场什么的,你觉得存在那才存在,你觉得不存在,便不会有任何杀伤力。

    李辰不是金佑威的下级,也不是徐建林公司的员工。他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这两个人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的一些想法,在自己看来,甚至可笑幼稚——

    表面上,李辰没有一点紧张,在金佑威、徐建林面前谈笑风生。

    轻松,但并不轻浮。

    徐建林“嗤”的一声就笑了。

    金佑威的嘴角动了动,旋即又一脸正色,肃声道:“你能知晓未来,还有什么能让你害怕?”

    是啊,我能知晓未来,还有什么可怕的?李辰的心态,一下子更放松了。

    “金主任,昨天晚上在网吧做了点东西,没来得及打印,你看能不能安排人打印出来?我想金主任和徐总可能有感兴趣。”

    李辰淡然自若地说道,好像并没有看到金佑威的威严、徐建林的矜持,跟他们很熟很亲近一样。

    金佑威与徐建林对视一眼,都不禁暗暗摇了摇头,他们想用气场镇住李辰的想法彻底宣告破产,李辰根本不怯场。

    “我的秘书还没有上班,是什么内容,你先说说,”金佑威道。

    “爸,你也坐吧,这事能不能成,可都要看你呢!”

    李辰笑着招呼李宏基,显得非常自然。

    李宏基看了看金佑威,看了看徐建林,最后又看了看李辰,他的大脑有些转不过来,弄不清楚儿子和在场两位大领导、大老板之间的关系。

    想不清楚,他索性不再去想,略显拘谨地笑了笑,坐到徐建林旁边的沙发上。

    徐建林递了根烟给李宏基,笑着道:“李经理,你这个儿子不简单啊。”

    “哪里,在外面读了几年书,我这个做父亲的也看不懂了。”

    李宏基笑着说道,他确实有点看不懂李辰了,却为儿子现在的表现感到骄傲。能够让华胜集团的老总夸赞不简单的年轻人,能有多少?

    “金主任、徐总,今天我跟父亲来,是想向两位领导汇报一下二建的经营问题。”

    李辰自己动手,搬了一把折叠椅,坐在徐建林、李宏基的对面,对着金佑威,摆出一副做汇报的样子。

    刚才的随意,只是表明自己没有被金佑威的阵势吓住,现在要谈事情,特别是跟李宏基有关,李辰就必须摆好自己的姿态。

    二建是市属企业,正好属市建委分管,李宏基这个副总向建委主任汇报工作,理所当然。

    不过,二建的规模不大,不及榆州一建、榆州路桥、市政公司在市里的重要性,二建的副总,还真没有多少在建委主任面前汇报的机会。

    金佑威与徐建林再次相互看了一眼,如果说李辰刚才的洒脱,是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那么现在摆出这样的姿势,分寸尺度的把控更让人赞叹。

    他们也很意外,不知道李辰扯上二建做什么。

    金佑威的脸色甚至有了那么一点难看,如果说几十个农民工的工资,建委还可以想办法凑一下,那么建委欠下二建的工程款、材料费,数额就要巨大很多,也很难短时间里得到解决。

    “李辰——”

    李宏基也变了脸色,连忙出声喝止。

    他以为李辰是想向金佑威讨要工程款和垫付的材料费,这些欠款确实让经营状况本来就不好、已经有些难以为继的二建雪上加霜,但作为市属企业,有时候必须接受市里的安排。

    “李总,有些事情,必须要让金主任清楚才行。”

    李辰就此打住,也没有等待金佑威做出回应,而是自顾自地,用简练的语言,说了一下二建现在的情况。

    李宏基不知道李辰与金佑威的关系,也不好直接站出来阻止,只能连连向他使眼色,偏偏李辰故意装作没有看见的样子。

    倒是金佑威似乎进入了工作状态,听得很认真,碰到李辰说得不清楚的地方,还会开口询问。

    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李辰就会让李宏基来解释。他对二建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另外,这也是李宏基的一个表现机会。

    说到后来,基本上就是金佑威在问,李宏基回答。

    渐渐的,金佑威的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前任留下的摊子够烂,却没想到会烂到这种程度,就连下面的企业也受到牵连,几乎朝不保夕。

    集资房项目影响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工人的工钱,还有二建的生死存亡。

    这件事必须妥善处理,一个不好,二建的员工也可能加入围堵建委大门的行列。

    金佑威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徐建林,为今之计,只有让华信集团介入,并且尽快接手建委集资房,以防出现变故。

    原本,李辰的出现让他以为找到另外一条路,在知道李辰的身份之后,他就知道自己的希望落空了。

    集资房项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想要盘活,没有一定的实力,根本做不到,也很难承受项目的高风险。

    否则,金佑威早就拿出解决的办法。

    徐建林明白金佑威的意思,商人的精明,让他多看了李辰两眼。

    “李少,你今天来,是想帮李总要回工人的欠薪、以及二建的工程款?”徐建林笑着问道,他总觉得李辰没有那么简单。

    “建委能给出这些钱?”

    李辰笑着反问。

    “或者说,华信集团打算出这笔钱,并且接手建委的集资房?”

    “李少不是觉得地产市场会迎来转机?华信集团确实有此考虑。”

    徐建林道。

    “华信集团进入地产市场,会选择榆州作为突破口?”

    李辰笑了笑。

    徐建林也笑了笑:“听李少的意思,是觉得华信不会接手,李少想要介入?”

    金佑威也听出来了,李辰今天来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讨要欠薪和工程款,有些话他不方便说,只是坐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李辰。

    李辰的出身,在金佑威、徐建林这种太子党眼中,可谓是真正的寒门、平头百姓。李辰的祖父是农民,李宏基靠读书、上大学,才走出农门,参加工作二十几年,做到二建的副总,也很一般。

    但李辰表现出来的气度、对未来的把握,似乎都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个出身平凡的青年身上。

    金佑威想要看一看,李辰到底有何依仗,是不是真的满腹经纶。

    “我就是个平头百姓,还在读书的小青年,这么大的项目,哪里敢胡思乱想。”

    李辰笑着说道:“不过,我爸在二建任职,跟这些事情的关系比较大,他也经常在家里说起这些事情,我看他很焦虑,心里也很焦虑,就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国有企业这两年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继续这样下去,情况只会继续恶化,上层应该会推动国企改革的攻坚,年后可能就会有大动作……”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连续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成就喜人,但国有企业却每况愈下,随着宏观经济趋向紧缩,国企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从九八年开始,国内开始了国企改革三年攻坚,国有企业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并引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方才重新焕发活力,宏观经济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九七年末,业内人士均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因为当时占据经济总量大半份额的国有经济普遍不行,企业缺乏活力、负担极重、全行业出现亏损、工人拿不到工资,甚至大量下岗……

    国企改革能否成功,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内经济能否继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金佑威、徐建林都明白其中的关窍,他们在财经杂志、经济论坛、乃至专门的会议上,都听到过不同专家、领导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个人也在这方面做过深入的研究思考。

    但是他们却惊讶地发现,李辰的讲话深入而浅出,很容易就抓住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以及问题的关键,有很多他们、包括很多专家、领导都不能肯定的地方,李辰都能斩钉截铁地说出来。

    “榆州的国有企业也不少,经营情况同样不好,在建工行业,不但榆州二建,榆州一建也存在设备老化、业务量少、连年亏损的问题,更不用说暮气沉沉的纺织、轻工等行业,它们必须走一条新路,才能摆脱眼前的困境。”

    金佑威、徐建林听得连连点头,不过徐建林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李少,我不得不承认,你说得很精彩,观点精辟、分析深入,而且也不是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很是发人深省。”

    徐建林笑着说道:“不过,我很好奇,你今天来建委的目的是什么,不会是向金局展现你的能力,想要在建委谋个编制吧?”

    金佑威也看着李辰,他也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谈吐学识,还真动了留人的想法。

    李宏基心里一阵激动,他正为李辰毕业以后的工作去向发愁,如果能到建委,那也是个很好的机会了。

    “徐总抬爱了,”李辰笑了笑,有点宠辱不惊的味道。

    “我这点纸上谈兵的东西,怕是金局没有什么兴趣。”

    “没关系,你这个纸上谈兵,确实很有水平,你也可以说说具体的东西,”金佑威笑了笑。

    “行,那我就随便说说了。”

    李辰淡淡笑了笑:“金主任现在面对的难题,无非是两个,一是怎么处理建委集资房,二是二建的工程款如何结算……”

    “这两个问题,又可以说是一个问题,如果二建的工程款还上了,集资房怎么处理都好说;而如果集资房的问题处理好了,也能将工程款还上……”

    “关键是,这两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金佑威与徐建林都面露沉思,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李辰接着说道:“既然如此,我觉得不如将这两件事绑在一起,单独拿出来的话,建委找不到人接手集资房,没有人接手,也拿不出资金还给二建,如果继续僵持,二建固然难以为继,建委的风评,也会受到影响。”

    “我的想法就是,将集资房交给二建,抵充工程款,这样一来,两个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就这样?”

    徐建林眨了眨眼睛,有些吃惊地看了看李辰。

    李宏基被吓了一跳,李辰倒是跟他说起过这个想法,当时就被他给否决掉了。

    金佑威的脸上满是失望:“这根本行不通,二建吃不下这个项目。”

    “现在的二建当然吃不下,但如果二建也改制呢?”

    李辰笑着说道。

    金佑威等人的反应,都没有出乎李辰的意料,他这个办法,看起来简单,但因为思维定势的关系,大家反而不容易想到,也难以接受。

    就算是要找一家单位接手,榆州一建的实力也更为雄厚。

    “改制?”金佑威不置可否地皱了皱眉头。

    “是的,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将二建建立成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他人救不了二建那就只能是二建自救了。改变经营制度不为是个最好的方法了,既不会因没有单位的迟迟不愿注入资金的烦恼;也不会有工人因二建最终倒闭大面积失业而带来的社会就业问题。”李辰认真的分析着。

    在座的几位都若有所思的想着这段话。

    金佑威皱着眉头想着二建的问题如若解决不了,将会给他刚刚在榆州官场上站稳的阵脚的基础有很大的冲击。所欠的工程款问题在这里就只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谁能肯定将二建改制后它就可以吃下这个项目呢。虽对这番话并没有认同,但是越发觉得这对面的小伙子有那超出他年纪的成熟与敏锐的洞察力,真是后生可畏啊。

    徐建林倒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但是他作为生意人阅人无数,直觉告诉他这个李辰以后的发展绝对是不可估量。更是感叹在李宏基这个小小的二建项目经理怎么会培养出这番优秀的儿子...

    李辰心里知道,要不是自己是个重生者,怎么可能会想到让二建改制的提议来解决后面一系列的对他父亲的难题。但是首先得先打消金主任的疑虑和说服父亲接收那批项目。

    “金主任,我知道你并不确信二建改制后,是否就能吃下这个项目,并能起死回生。这些我已经做好一份分析报告,将国内遇到相似的国有企业改制后成功的例子和改制方案都罗列出来了。不为别的,只想让您相信国有企业改制将是时代的大潮流!”李辰特地用坚定的眼神看着金佑威,并将做好的报告递给金佑威、徐建林和父亲李宏基。

    “哦,是吗?看来你准备的不少嘛....”说着拿着李辰递来的那份分析报告。

    其实国企改制金佑威并不是没有听过,只是这年头并不能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绝不能草草的实行。

    作为生意人的徐建林在报告中关心的是利益更多,他知道将二建改制是需要资金的投入,谁会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在一个存在诸多问题的二建上呢。

    在金佑威与徐建林认真的研究着那份报告的同时,今天最最惊讶的莫过于李辰的父亲李宏基了,他看着自己长大,短短的几年大学学习生活将自己原本很了解的儿子完全改变。本还担心毕业后的李辰就算托关系找到份工作,也会因为儿子的内向和木讷的性格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现在看来担心真的是多余的。今天的儿子真的让自己感到由衷的自豪,看来儿子真的长大了。

    李辰转头看向父亲的时候,正好看到父亲正在看着自己。眼神中竟是肯定与赞赏。看来父亲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成熟了,赶紧趁热打铁的向他们说出自己今天的真正主题。

    “金主任、徐总你们也看到我这报告分析,国有企业改制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正是金主任所担忧的;但并不是有困难就不能实行,乐观的看国内也有很多国有企业改制成功并发展的狠好的例子,所以得我们应该看的更远点。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改革后的经营体制,首先这个经营体制得适合改革后的二建,不仅要使二建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还要将二建发展的更好。”李辰打破沉默,首先开腔说出一些看法。

    “看你这架势,心里是不是已经有了盘算。如果二建改制的话,首先是得确定好它的经营体制,改制所带来的管理系统与技术的承接;最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那些二建工人的工资与养老待遇怎么确定。这些不会靠简单的资金安排与人员调动就可以解决的...”金佑威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不会就靠一些虽有说服力,但没有确实可行方案的分析报告就草草同意的。不能因为欣赏李辰,就完全听信于他。

    “呵呵...我是个生意人,虽和佑威的立场不同。但作为他朋友也替他着想,就这次工程款的事情已经让我收购那小区的房子的资金来解决。就二建的现状,谁还会愿意来接管那摇摇欲坠的二建呢?”精明的徐建林果然不出李辰所料,最最关心的是二建改制能否给他自己有利所图。

    看到儿子被两个大人物都报以质疑的态度质问着,李宏基心里很是紧张。儿子心里到底盘算着什么呢,希望儿子可以把握住机会。

    “改制首要确定的就是其经营体制要从国有制改为股份制...”李辰严肃的说。

    这话一出,引来了其他三人的惊讶。

    “股份制?”金佑威疑惑的问着。

    “是的,股份制!现在的二建面临的问题,最最根本的就是人员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通病:一职多人!企业里的人员编制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做实事的人却少之又少。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所以我建议将各个在职人员的工作业绩以文件的形式整理起来,筛选出没有任何业绩的混饭吃的人。将这些人趁这次改制,一并请离...”

    李辰说的这些话,正中父亲李宏基的下怀,看多了单位里那些关系户什么事都不做,却心安理得的吃着国家给的工资的恶习,早就想向上反映,可是官官相护的现状让他一忍再忍。

    “当然,那些技术骨干和深得人心的二建领导要留在继续管理二建,更要选出能带领工人度过困境的领导...”李辰心里盘算着父亲知不知道自己正在为他铺着路呢,看父亲正若有所思的看着手中的报告。

    “那你能肯定留下来的人,就能带领工人走出困境吗?”金佑威略抬头问。

    “开门见山的说,这里就有一位既懂技术又深的人心的二建项目经理,就是我的父亲!”终于切入重点了,李辰心想。

    “谁?”“谁?”“谁?”三声疑问同时问出,李辰就知道会这样。

    李辰索性站起来将父亲拉近到金佑威身边,郑重其事的向金佑威介绍父亲李宏基。

    “我父亲一直在二建担任项目经理,建筑的技术问题和人员的管理上都是狠了解的;再加上最近的与金主任你闹得不愉快的要工程款的事情,都是有它好的一面,说明我父亲是真正为工人着想。想工人所想,做工人所做!”

    “老李哇,看来是上阵父子兵啊!呵呵...”徐建林笑呵呵的说着。

    若换成平时的李宏基绝对不会有这么胆大的想法的,但此时此刻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为了能帮助儿子的计划成功,更是为了二建工人的生计问题,不行也行,硬着头皮也要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