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的创业之路就这样结束,柳妈面馆也成为了回忆。柳毅又回到了失业大军的行列,真准备再做其他的事情吧,经历过面馆的一系列现实打击,柳毅也有些心灰意冷。
正好明天就是柳毅大伯的七十大寿,反正柳毅现在也无所事事,好久没有回老家了,就当回去散散心也好。
柳毅父亲这边有四子妹,三兄弟。父亲柳焕忠在几个当中最小但因为癌症却最先去世,现在大伯柳焕富、二伯柳焕贵和姑姑柳焕香都健在。大伯现在还住在柳毅祖上居住的农村,不是我爸出去做生意时将生产队长委托给他,他还就是个普通的劳苦大众。
他和大伯妈吴邦芬共育有四个孩子分别是大姐柳梅、二哥柳安、三姐柳琴,四哥柳勇。二伯是这个大家族中最富有的,他年轻时话,就捡了些在他担子里面,这样又走了一段路,又捡了些给父亲。直到到达目的地小镇集市,有小贩来收购柳毅家芋头的时候,称了他背的芋头就不满三十斤了,而父亲的担子足有两百斤(那时候人的力气真不是现在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所比拟的)。
柳毅记得那时候芋头还卖个好价钱一斤有两毛钱,看着满头大汗的父亲笑咧咧数着手里面的四十几元钱,心里面是说不出的自豪。那时人不大,还不能体会父母为了孩子付出的汗水和艰辛。直到父亲去世,往往回忆起也无比心酸,也会悄然泪下。
就在九十年代中期,具体是九四年吧,柳毅所在的村、队就开始修公路了,那时候修路可是全民出动,每家每户还得出工出力。哪有现在什么都不用出,还要赔偿占土占地的损失的。占点地只要赔少了或不满意就四处上访,弄得四邻皆知鸡飞狗跳,直到达到心里面的最低要求才会偃旗息鼓。收回感叹,中巴车马上就达到柳毅老家的附近,叫开车师傅停靠一边,走下汽车,一股秋天的余热扑面而来。
山城市是出了名的火炉,特别是初秋的时候,秋老虎也是相当厉害。其他地方都下凉了,也只有山城在秋老虎的虎威下温度还是居高不下。
柳毅老家不在公路边,但离公路也不远,就是要跨过一条山沟,走上约2、3里左右水泥铺成宽一点二米的人行便道。
路是当时镇里面搞的惠民项目,以解决农村雨天出行难和摩托车进出方便的问题,别小看这个工程,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有很大帮助,就说离公路远点的人家拉点肥料吧,在没有修便道之前,全靠人力自己弄回去,现在好了卖化肥的都能直接送货到家,方便快捷吧换爱黄小兰全文阅读
不一会柳毅便回到了农村老家,到家的时候晒坝上已经摆满了桌凳,家里亲戚有一部分早早就到了。
现在正真待在农村的,也就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和学龄前的孩子,年轻力壮的要么在外学习、要么在外工作。现在稍微好点,山城市本身发展迅速,外地务工人员都在逐渐回流。这不,很多原来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在镇子旁边的珞石镇工业园上班,平时有空还是经常回老家看看。
“二伯、姑姑、大姐什么时候到的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