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重生之后

第204章 错把鱼目当珍珠


    第204章 错把鱼目当珍珠
    子杳想不通这位大公子要见她做什么。
    她与刺史府的大公子素不相识,今日也是第一次见面,总共见了不到三面,连泛泛之交都算不上。
    裴季昭也知道了大公子约见她的事情,见她换了一身黑衣,问她,“你当真要去?”
    子杳坐在桌子前,对着镜子将自己的头发梳起,“是。”
    裴季昭上前一步,想要阻止,但又说不出阻止的话来。
    他有许多理由可以阻止她的。
    可他也知道,子杳不会听他的。
    没成想子杳在换好衣装之后,回头看了他一眼,笑到,“一同前去?”
    裴季昭呆了一瞬,自己刚想说的话被抢先说出口,他愣神一瞬后才赶忙点头。
    子杳说,“去换身衣裳。躲在暗处,不要出来。”
    她与大公子并不相熟,还不至于因为他一句不知意图了话就孤身前去赴约。
    子杳正了正头冠。
    既然约她出去,她倒是想看看,他究竟要做什么。
    裴季昭点头。
    时辰差不多了,子杳如约出发。
    大公子已经在树下等着她了。
    这位大公子风姿卓绝,一人的温柔气度,她很少见人身上有这种感觉,这种入骨的温柔,一种让人想要摧折的温柔。
    他原本背对着门,听到子杳的脚步声,转过身来。
    此时相见,他又带给子杳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还是一身白衣,明明还是一样的容貌,还是那个人,但夜里的他,似乎是有什么压抑不住的心结,虽然仍旧在笑,仍旧温和,内里却流露出一种近乎腐烂的悲伤。
    子杳见了他叫道,“大公子。”
    大公子笑,也礼了礼,“姑娘。”
    子杳问他,“不知大公子深夜约我前来,有何见教?”
    大公子没有回答她,而是忽然吟了一首不想干的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送给姑娘的诗,姑娘可喜欢?”
    子杳挑眉。
    大公子吟诵的诗是牡丹,但他送给她的,可不是牡丹。
    若说裴季昭分不清牡丹与月季的区别,子杳信。因为他不喜诗词,不通文墨,对于诗书也只是简单了解,不做个睁眼瞎。他读的都是史书兵法。
    可大公子不应当不懂这些。
    他一眼看过去就是个纯粹的文人,而且还是个文弱书生,与人打架毫无还手之力那种的。
    他是个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的文人,周身气度一看就是学识不浅那种的,他不应该分不清牡丹和月季。
    但他偏偏说送给子杳的是牡丹。
    子杳就笑。
    微微扬起头,看着大公子笑出声来。
    大公子说,“姑娘因何发笑?”
    子杳说,“我笑大公子饱读诗书,却连牡丹和月季都分不清。”
    大公子听了之后沉默了,他沉吟半晌,才笑着说,“夜色朦胧,黑暗笼罩,看来是底下人没看清,错把鱼目当珍珠,弄错了。”
    子杳凝眉。
    夜晚,大公子给人的感觉确实十分不对劲。
    子杳用觉得他话里有话,似乎意有所指。
    她问大公子,“大公子深夜将我约在这里,究竟有何贵干?”
    大公子忽然转身要走。
    子杳向前追去。
    只是原本他走得不快,在子杳追去的时候,他加快了脚步。
    年轻男人身量修长,快步起来子杳根本追不上。
    子杳说,“追!”
    裴季昭从树影里出来。
    他走过去将等她的子杳扶住,拉住她的一只胳膊将她背在背上,向大公子追去。
    一开始的时候,裴季昭背她还会红了耳朵,现在倒也已经有些习惯了,不至于像以前一样不自在。
    而就在子杳上了裴季昭的背之后,前面的大公子似乎也有人接应,他们到了一处院落,忽然消失不见了。
    子杳没看清接应他的人是谁,倒是裴季昭看到了,侧头低声对子杳说,“是名女子。”
    前面没了大公子的身影,裴季昭背着子杳在原地不敢乱动。
    旁边是一道院墙,院墙十分的高,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模样,院墙周围还种满了树。树影娑婆,风一吹周围就都是树叶间沙沙的摩擦声,在静谧的夜里透着几分隐忍。
    裴季昭轻手轻脚地走近,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
    走近才能看到,树上系了丝线。
    这树上藏有机关,只要有人触碰,就会触发机关。
    子杳也看到了。
    她对裴季昭说,“不要碰,先退回去。”
    她不知道大公子究竟为何要将他们引到这个地方来,但根据树上的机关,可以确定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
    也许里面绑着什么秘密。
    而大公子就是要他们找出这个秘密。
    子杳对裴季昭说,“先回去。”
    他们对这里并不了解,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
    裴季昭自知自己在谋算之上不如子杳,他十分听话,背着子杳就往回走。
    裴季昭背着她转身之后,子杳又回头看了一眼。
    她看到了一道月白色的身影。
    大公子从一棵树后走了出来,平静地看着她。
    这若是换一个胆小的人,在深夜看到这样的场景,怕是要被吓得魂不附体。
    子杳却轻声呢喃道,“错把鱼目当珍珠吗?”
    谁把鱼目当珍珠?
    谁是鱼目?
    谁是珍珠?
    ——
    秦默将手中舆图摊开,在地图上画了两个圈,“这里是我们,这里是刺史府。从我们这里到刺史府,大概两日的路程。”
    地动之后,为了找子杳和裴季昭,他们从地动的地方开始找。
    只是接连几日都毫无消息,一无所获之下,他们已经开始外扩寻人的范围了。
    裴苒与秦默也多次吵架。
    秦默放出了所有的羽卫仍旧寻不到人,裴苒便想发动别的力量去寻找。
    实在不行,就去刺史府,找当地刺史派遣官兵。
    可秦默却不许。
    他以他们几个是私自出京为由,不许裴苒大张旗鼓地找人。
    可是仅凭羽卫二百人的兵力在一州找人根本就不现实。
    两个人因为这件事没少吵架,最后秦默更是斩钉截铁地告诉她,恕难从命。
    秦默说,“我知晓小公子的与周姑娘的性命重要,但裴府一门更加重要,裴家已经被皇帝忌惮。裴家子弟不应该出京,羽卫也不应该在这里出现。”
    裴苒说,“哪怕我的兄长和我最好的朋友死了,也在所不惜?”
    秦默没回答。
    但他默认的态度给了裴苒答案。
    裴苒说,“秦默,如果他们死在外面,尸体被人捡了去,同样会暴露我们出京的事情!”
    秦默说,“我会尽力。”
    裴苒说,“我不要你尽力,我要你找到我的兄长和朋友!”
    秦默固执地不肯让步,只是同她说,“卑职会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