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重生之后

第117章 晋陵先生


    第117章 晋陵先生
    魏允后退一步。
    他给子杳出的对子,他自己都对不出来。对对子极为考验一个人的才思以及文字的基本功底,他曾经想出来过许多,但最后又觉得总是差一点。
    魏允面色一沉,似乎是下了某种决定,躬身行礼道,“那就拜托沈兄了。”
    他当真将这局比试托付给子杳了。
    文试开始的时候,再上台的就是子杳了。
    子杳这边愿意换人,但高竟那边自然是不肯的,只是之前已经有长史偏向过一回了,他没有再贸然开口。
    这回说话的是晋王。
    可能是因为面色苍白的缘故,他说话也透着一股无力感,每次说话之前都是轻咳几声,而后才开口,“长史大人,比试中途临时换人,也是允许的吗?”
    长史拱手回道,“启禀殿下,是可以的。”
    他甚至还找了些理由出来,“因这生死决本就有五场比试,参与的人多,所以中间可以由别人替换。”
    “如此……”晋王的声音是温和的,但说出来的话却是质问,他问长史,“那如果这样,这场比试岂不是成了一场车轮战?一个人不行换一个,一个人再不行就再换一个,换来换去,最后这比试岂不是乱得不成样子?”
    “这……”虽然他有心偏着子杳,但也不能太过明目张胆罔顾规矩,想了想之后说道,“启禀殿下,并非如此。虽然比试可以中途换人,但换人是有条件的,要也同样是参加比试的人才可以。”
    五场比试,一般都是五个人,但从未有人说过,必须只能是五个人。
    只是从前没有人尝试过,大多都是凑够五个人一齐参加。
    于是晋王问长史,“如此说来,这位公子是还参加的之后的武试?”
    “这……”长史犹豫了。
    子杳并没有参加后面的比试,这次生死决的名单上,只有三个人的名字。
    只是在这位晋王面前,虽然他总是带着温和的笑,说话也并不严厉,但长史额上硬生生流了滴汗水下来。
    他若是否定,便是在戏弄皇族,大不敬之罪,于是只能用硬着头皮接话,“禀殿下,是的。”
    晋王点点头,“那她报的是哪一项?”
    长史说,“这比试内容,并不由下官决定,还得等文试之后才见分晓。”
    晋王没再说话,有些悠闲地看向子杳与老者的对决。
    此刻,子杳的桌子前,纸张已经铺开了,而对面的老者正在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子杳面前的纸张上,只有少许几个字。
    虽然离得远,看不清纸上的内容,但能够看到笔在纸张中的大致位置,高竟倒是有些悠闲地扇着折扇,裴季昭却是已经有些焦急了。
    但写字的本人却不焦急。
    子杳正慢悠悠地写着。
    她胸中已有成算。
    而她之所以写得慢,不是因为她没有思绪,写不出来,而是因为她要掩盖自己的字迹。她不能写出来一手的周家子杳的字体。
    只能一笔一画地像个写字的初学者,写着规整的楷体。
    如此才慢了些。
    对面的老者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笔,他平静地看着子杳,但子杳在他偶尔抬眸的视线里,知晓他心里的轻蔑。
    对面的人,确实不能小觑。
    他年纪摆在那里,有多于子杳许多的时间去学习,虽说子杳从生到死再到生,走过的时间未必有他短,但她的心思从不在文学上。
    她大多的心思都在如何谋算上。
    在香烧尽的前一刻,子杳收笔。
    有学生收走了她们所做的文章。
    长史也没有先看文章,而是直接让人将老者的文章读了出来。
    是一篇恢弘壮阔的文章,从这篇文章里就能看出主人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而且也能看出,这主人是个博览群书,又历经世事,真正了解人生的人。
    甚至有学者感叹,“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啊。”
    有学生跟着他感叹,也有人认为根本就不用再读子杳的文章了,她的文章不会再有什么奇异之处了。
    毕竟就算再有才,她看起来也只是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如何都比不得经历了年华流转的大儒。
    有人在底下说,“大人,定成绩吧!”
    有人应和他,“是啊,大人,定成绩吧,李先生胜了。”
    长史却摇头。
    他说,“我作为评审的人,第一要做的就是公平,我怎么能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直接就抹杀掉一个学生的机会。”
    说罢,他拿起了子杳的那篇文章。
    “六年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其实长史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本人也没抱什么期望,毕竟老者的文才已经摆在那里了,结果在他读出子杳的文章时,开始还是平静的,读到后来,却激动了起来。
    双眼都亮了,抱着子杳的文章,如获至宝。
    若说前篇写景,那后篇所写,就是一个人的胸襟与抱负。这是最难以形容的东西,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但要如何去诉说,则是很难。
    但子杳的这篇文章中,磅礴大气是长史生平仅见。
    若说老者的文章优势全在年华积累,岁月成就,子杳的文章就是本就天成。
    他读完之后,连说了三声好。
    甚至一向严肃着的神情终于被打破,他脸上也流露出笑容来,满脸的激动,原本不甚清晰的皱纹都加深了,“好啊!好啊!沈昭,我真是想不到你竟然能写出如此的文章来。”
    他甚至激动得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子杳没说话。
    其实这篇文章并不是她写的。
    她在文学上只能说是稍作爱好,没事的时候背背诗文,自己却是从来都不作诗作文的。唯一一次作文章,是在城墙之上写出了讨伐晋王的檄文。
    文试第一场比试过后,是第二场。
    子杳赢得毫无悬念。
    甚至对面的老者都有些懵,不理解世间竟然真的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出来。
    以至于他一时之间有些着魔了,就要冲上去拉着子杳再比一局。
    子杳看似恭敬实际上脸上没有表情,给他拱手行礼,“先生,我已经胜了。”又给长史行了一礼。
    长史摆摆手,“这一局沈昭获胜,文试高竟一胜两负,魏允两胜一负。”
    靠着季里与子杳,硬生生给他搬回来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