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暗害
第二天一早,萧丽君便兴冲冲早起给神君请安。
“师尊,请用茶。”
“好、好,谢谢徒儿。”
神君笑眯眯地接过她递过来的茶水,内心暗自感叹,以前在地府懒得像只咸鱼般的魅姬,现在变得如此勤快上进,让他一下子有点接受不了,看来还是下界好啊,最能锻炼人,自己应该早点送她过来的!
自从林逸大夫来后,萧丽君身上的担子轻多了。林逸是个青年才俊,家学渊博,大病小情拿得起放得下,渐渐地。她便放手交给他去打理,自己也不用终日守在德济堂了。这样她反而有了大把时间,不知为何,她这几日总是萌生出外出走走的想法,仿佛她内心有个真实的自己,天生就喜欢到处游历似的。
“金雷哥、萧红姐,我们来北齐那么久了,也没有好好逛逛这里的高山大川,名胜古迹,不如趁这会有时间,我们带师傅到处转转?”萧丽君兴高采烈地提议道。
“这主意好。”洪金雷马上附和,他也不喜欢长时期拘在同一个地方,还成天有各种贵族上门拜访,那种假模假样的应酬他学不来。
萧红也赞成:“好啊,我早就想到处转转了,前段时间可把我累坏了,好不容易疫情平息下来,我们几个也好久没出去玩了。”
神君撇着嘴瞅瞅这个又瞅瞅那个,这几个徒弟都是呆不住的猢狲,他太了解他们了。但他们的提议正中自己下怀,便呵呵一笑道:“说起出游,为师倒是有个好去处,出了牧阳城不远有座邱城山,为师有个老朋友在山上修道多年,正好过去拜访拜访。”
徒弟们欢呼一声,马上整装出发。
小六子好几天没出现了,胖头师傅留给他的饭菜都找不到他人。
这天苏眉如又来到客来酒家,照例又是点了一大桌菜。
“苏小姐,小六子好几天没见人了,也不知道跑哪去了,您点这么多菜,吃不完可就浪费了。”胖头师傅好心提醒她道。
“不见了?”苏眉如吃了一惊,“他们一家不都住在这吗?难不成还有别的住处?”
“这就不知道了,老朱头一直在城门口行乞,腿又不方便,想必是没有其他去处了。我这几天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时间去看他们。”胖头师傅搓着手跟苏眉如说道。
“不好!肯定是出事了。”苏眉如想了想,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吩咐道,“胖师傅,你带我去他们的住处看看,”
胖头师傅看她的神色不对,也感觉到大事不妙,这家人该不会是被害了吧,他是个热心人,担心那家人有意外,于是马上脱去围裙,跟厨房打了声招呼,带着苏眉如过去找人。
老朱头住的地方离酒家不远,转过一个街角就到了。刚踏进那个瓦房,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苏眉如厌恶地拿手绢捂住了鼻嘴,胖头师傅刚巧看到她这一神情,有些愣怔,他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大小姐形象在此刻打了个折扣,但他来不及不多想,目光落在屋内炕上。
果然不出所料,老朱头一家七口躺在炕上,已经病了好几天了,小六发着高热,连眼睛都睁不开,老朱头勉强还能应几句,声音细如游丝。
“快,快救人。”苏眉如捂住鼻口嚷道。
胖头师傅二话不说,背起老朱头就往跑,苏家几个下人,也一人背一个,将老朱头一家放置在马车上。
苏眉如看着车上横七竖八躺满了人,便对车夫道:“送他们到德济堂,记住,一定要找萧国医医治,胖师傅,有劳你了,我们就不上车了,从这慢慢走回去就好。”
胖头师傅看了看车上委实是挤不下了,便点点头道:“放心吧,有我在,一定顺利将他们送到德济堂。”
马车走远了,夏德贵从阴影处跳出来,对苏眉如竖起大拇指:“表妹好计策,这招瞒天过海,任谁都怀疑不到你身上。”
苏眉如冷笑一声,转身上了另一辆马车。
胖头师傅不知苏眉如为何叮嘱车夫一定要送到德济堂,这附近就有一家回春堂,就近找医馆不好吗?但想想估计是萧国医名声大,医术又好,关键是收费还便宜,便也没多想,直接跟着马车到了德济堂。
萧丽君一行已经跟着师傅云游去了,医馆里只有林逸坐堂,看到这一大家子人,林逸迅速查看了几个人的症状,又细细把脉了一轮,心里有了答案:“这是得了严重风寒,这几日就在医馆里住吧,风寒病人很麻烦,照顾不好,高热不退,医馆有专人服侍,好了再让他们回去吧。”
德济堂名声起来后,规模也扩大了,刘奶奶将临街商铺的二层也整理收拾了出来,做成病房,有些重病患就住在医馆里,便于照顾。林逸还带了几个小徒弟,日夜照顾这些重病人。
“是了。”胖头师傅恍然大悟,“这几日冷得厉害,这一家人住的地方四面进风,难免生病啊。”他将老朱头一家安顿好,便放心回酒店里去了。
皓月公主得知父皇准允她与北陵王一共出游的消息,高兴不已,她几乎没什么机会出门,外面世界对于她来说,也充满了好奇,此刻她正与侍女在房间里整理行装,她的东西不多,衣物饰品也少得可怜,拿得出手的衣服也没几件,大多还都是旧的,洗了好几水,颜色都有些褪去了。母亲知道她要出远门,早早派人送了二百两纹银过来,这些银子怕已经母亲全部身家了,她是个孝顺的孩子,知道母亲也不易,便留下五十两,剩余的让来人拿回去给母亲。
徐才人见女儿如此懂事,心里愈发难过,但有什么办法呢?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除了每月的份例银,再无别的收入,就是这二百两银子,也是合宫节衣缩食,省了好几年才省下的。
只有女儿知道母亲为了为了攒点钱多不容易,霞光阁里人手是能省就省,母亲作为才人,按理应该有四个宫女六个太监服侍,为了控制开销,她只留了二个宫女二个太监,人手不够,有些事情她不得不亲力亲为。这么多年来,她不敢宴乐,别的宫妃互相邀请做客,她也几乎不参与,为的是省点份子钱,一入夜就早早就寝,为了省点火烛,冬天不到最冷的时候也不生碳盆,把碳省下来,万一有客人来,这省下来的碳就可以撑门面。白天趁着光线好,赶紧做些针线活,让侍女抽空到宫外卖了,得的钱用来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