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一九八零

第一百九十七章 花钱


    《时尚·伊人》上市的第三天,报社楼下的服装公司,江佑办公室里,魏仲祥声音轻快地作汇报。
    “老板,《时尚·伊人》的销量破一万五了,看势头,接下来的几天再卖一万五应该不难,那我们的杂志销量起码能排进香江前三了。”
    杂志不同于报纸,动辄十几二十万的销量,现在香江最高销量的杂志也就五万多本,排第三的杂志一期才卖二万七。
    如果《时尚·伊人》卖三万册的话,那就爽歪歪了。
    因为杂志页数多,能承载更多内容的同时,也能承载更多的广告。
    只要《时尚·伊人》销量能达到前三,别的不说,广告收入方面就不弱于《香江日报》。
    到时候自己左手《香江日报》,右手《时尚·伊人》,老板发奖金,不得给自己发两份?
    魏仲祥想到得意处,忍不住咧嘴傻笑。
    看魏仲祥为杂志热销而高兴的样子,江佑感到非常欣慰,老魏果然是好员工,杂志销量提高,能高兴成这样。
    江佑点头赞许道:“干的不错老魏,再接再厉,争取早日香江第一。”
    魏仲祥笑着拍马屁道:“我就干点杂活累活,杂志销量能卖这么好,都是靠老板您高超造型和摄影技术。”
    “行了,别拍马屁了,赶紧去干活,活干不好,马屁拍的再好也没用。”江佑一脸嫌弃地挥手道。
    “那我去干活了,老板再见。”
    虽然江佑一脸嫌弃的样子,但魏仲祥还是从老板那微扬的嘴角里看出他心情不错,乐呵呵告退了。
    魏仲祥离开没多久,钟父就找了上来。
    “阿佑,走吧!我已经跟对方约好了。”
    “好,走。”
    今天江佑在服装公司上班,就是为了等钟父。
    昨天钟父跟他讲,已经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制衣厂,今天就是带着江佑去看地方的。
    “阿佑,这个要出售制衣厂的,是我的客家老乡,叫吴德泉……”
    路上,钟父跟江佑详细介绍了一下对方的情况。
    钟父找的这家制衣厂规模并不大,老板叫吴德泉,是钟父的一个老乡。
    五十年代末,十三岁的吴德泉就进了制衣厂打工,从学徒杂工,一路干到制衣厂副厂长。
    前几年,他所在的制衣厂老板见楼市股市红火,就把制衣厂卖了,投入温暖的股市怀抱。
    新的制衣厂老板,自然不可能继续任用吴德泉做副厂长,一个大信封,就把吴德泉炒了。
    失业了的吴德泉也不在乎,用多年的积蓄,拉起一队人马,买上一些二手机器自己干。
    开头几年生意还是挺红火的,十几个人的小厂,很快就被吴德泉发展成了七、八十人的中型制衣厂。
    但好影不长,制衣厂的生意慢慢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吴德泉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香江制衣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在49年的时候,香江只有41间制衣厂,工厂雇用的工人不超过二千人。
    但在五零年的时候,大量资金、创业人才和廉价劳工涌入香江,香江的制衣业藉此迅速发展。
    六十年代初期,制衣业超越纺织业成为出口收益最大的工业,也是香江制造业中雇员最多的工业。
    制衣业是劳工密集型的工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那几年间本港有大量廉价劳工供应。
    但随着进入八十年代,香江经济迅速发展,工人的工资迅速提高。
    廉价劳工这个优点,便随着时间的过去而逐渐消失。
    工资、材料等的成本增高,促使香江制衣业要想活下去,只能提高产品质量,及发展新产品。
    因为资金问题,吴德泉制衣厂的机器都是老旧的二手机器,生产出来的衣服都是走低端路线。
    最初的几年还能混的下去,但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吴德泉的制衣厂,根本竞争不过工资更加低廉的亚洲其他对手,在低端市场逐渐没了竞争力。
    吴德泉一咬牙,掏空身家,再以制衣厂做抵押,从银行贷了笔款子,买来了一找先进机器,准备进军高端服装市场。
    但他太想当然了,高端市场没那么好进入。
    虽然吴德泉自信做出来的衣服质量,不比那些大工厂的差,但人家那些大品牌根本不会找他这种小厂做代工。
    那怕吴德泉把双腿都跑细了,也拉不到订单。
    至于说自己创建一个品牌,自己做衣服卖,吴德泉也没有这个本事。
    买了新机器,但没有新订单,吴德泉咬牙继续坚持生产了半年低端货,就再也坚持不下去。
    他想坚持,银行也不让啊!吴德泉只能放出风声要卖厂。
    其间倒是有同行眼馋吴德泉那批新机器,想要收购。
    但也都知道吴德泉的情况,个个趁火打劫,给出的价格不到新机器的半价。
    而且他们只要那些新机器,制衣厂其他的一切都不要。
    对此吴德泉跟本接受不了,他的条件是,要不九折买机器,要不整个厂子打包买。
    因为只卖那批机器话,这个价格连还银行的贷款都不够。
    “唉,老吴是个实在人,他想整个厂子打包卖,并不是想贪多些钱,而是想补发欠工人的工资!”
    介绍完吴德泉的情况后,钟父感叹道!
    “补发工资?刚才伯父你不是那厂子才七八十人吗?就算工资一个人两千,也就十来万吧!
    “吴德泉做这么久老板,十来万都腾不出来了?”江佑奇怪道。
    “呵呵,谁跟你说只欠一个月工资?老吴已经欠了三四个月工资没发了。”钟父苦笑一声道。
    “欠了三四个月工资?那些工人还给他工活?吴德泉给工人灌迷药了吗?”江佑惊讶道。
    “呵呵,用的着灌迷药?我们客家人很团结的。”钟父骄傲道。
    在梁非凡又快又稳的车技下,两人很快就来到位于元朗的工业区。
    刚下车,江佑就看到有两个人迎了上来。
    “嗯呀!终于等到你了,闻文。”
    前面一个像老农一样的黑脸中年人,见到钟爸爸下车,就热情的说道。
    钟父没好气道:“你要么叫我老钟,要么叫我阿文,再叫我闻文,小心我揍你。”
    钟父名字叫钟闻文,后面两个字叫起来像是女孩子的名字,所以,他很不喜欢别人叫他名字。
    但是,老朋友都喜欢叫他名字。
    中年人呵呵一笑,根本不在意钟闻文的威胁,几十年朋友,谁不知道谁啊!
    就钟闻文那战斗力,来两个吴德泉也不悚。
    “好的,阿文。”
    不过今天钟闻文贵客上门,吴德泉还是很给面子的。
    搞定称呼问题后,钟闻文向他介绍道:“老吴,这就是想要收购制衣厂的江先生,阿佑,这就是制衣厂的老板吴德泉。”
    吴德泉眼神一亮,伸手向江佑说道:“江先生你好,我是吴德泉,欢迎光临。”
    江佑伸手与吴德泉握了一下,感觉此人的手十分粗糙,不像个老板,反而像个工人,客气道:“吴先生,你好。”
    几人在门口寒喧了几句话后,吴德泉就带江佑跟钟闻文进厂参观。
    “江先生,你看,这几台机器,就从镁国进口的机器……”吴德泉边走边向江佑介绍着厂房内的情况。
    江佑一边走一边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他对制衣行业没什么了解,对吴德泉介绍的机器也没什么兴趣。
    本来工厂的事交给钟父办,江佑签支票就行了,江佑也信的过钟父。
    但钟父说吴德泉是他认识很久的老乡,怕不好意思讲价,所以还是把江佑拉来。
    一路上,吴德泉看着江佑一脸不在乎的表情,心里沉了沉。
    这个江先生,好像不太感兴趣的样子啊!
    参观了一遍工厂后,吴德泉带着两人进到一间简陋的办公室。
    吴德泉吩咐一名员工给两人上了两杯茶后,开口问道:“江先生,我这人快言快语,你觉得工厂怎么样?”
    江佑抬起茶杯喝了口茶,说道:“吴先生,我对制衣行业算是门外汉,不过既然钟叔觉得可以,我相信他的眼光,你直接报个价吧!”
    吴德泉眼光在钟闻文脸上和江佑脸上看了看。
    钟闻文面无表情,江佑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吴德泉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倾向,只能按自己心理价格报价道:“江先生,我这工厂现在最借钱的是那批进口的机器,半年多前花了三百万买来的,我可以折算八折给你。
    “还有那些旧机器,虽然外表看起来旧了点,但使用绝对没问题,我攒下来差不多也花了一百万,也给你打八折。
    “再加上这个厂房的地皮,虽然是工业用地,不值多少钱,但最少也值个八十万,整体打包价380万,你看怎么样?”
    听到吴德泉说这块地皮竟然是自有的,江佑心里一喜。
    刚才参观厂房的时候,感觉这厂子地皮并不小,估计有四、五亩,想不到竟然是工厂自有的。
    现在这块地处在偏僻的地方,还是工业用地,不值什么钱,但政府发展到这边的时候,这块地就值钱了。
    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虽然不觉得380万这个价格贵,但买东西不讲价是不可能的。
    江佑笑道:“呵呵,吴先生,你这是漫天要价啊!
    “那些老旧的机器,你白送我都嫌占地方,你还好意思算我八十万?
    “还有你那批进口机器,别跟我说新的多少钱,机器一落地,就变二手的了,二手的东西能卖个半价就不错了。
    “还有这块地,呵呵,我真想要地的话,还不如去新界买,八十万能买好大一片了。这样吧,打包价190万你看怎么样?”
    吴德泉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你以为逛街买衣服呢?一下砍一半。
    旁边的正在喝茶的钟闻文,也被江佑的还价给呛了一下,咳嗽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
    吴德泉脸上气愤道:“江先生你是在逗我玩吗?我光卖那批新机器都能卖到200万。”
    江佑无所谓般说道:“行啊!那我200万买你那批新机器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不要。”
    吴德泉闻言,气急道:“不行,只卖新机器我也不用等到今天了,要不就打包卖,只要新机器的话,也可以,九折。”
    江佑晒笑道:“九折?吴先生你还把它们当宝贝了?谁稀罕啊!”
    吴德泉脸色难看道:“哼,不稀罕就不稀罕,我还怕卖不出去不成?”
    眼见两人快谈僵了,钟闻文出来打圆场道:“哎呀呀!好好说嘛!阿佑还价是低了点,但老吴你开价也太高了,那些新机器不说,那些旧机器前几年的确值点钱,但最近几年都是淘汰品了,老吴你不能拿以前的价格来开价啊!”
    钟闻文出面说话,吴德泉脸色一缓,其实刚才他脸上的愤怒,表演成分居多。
    毕竟谈判嘛,又不是谈情说爱,来温情脉脉那一套。
    吴德泉重新开了个价道:“那最低360万,老钟你是行家,我这厂子值多少钱,瞒不过你。360万买过下来,绝对赚大了。”
    江佑笑了笑,说道:“360万还太高了,我最多出的300万,你这厂子就那批机器跟地皮值点钱。”
    吴德泉摇头道:“不行,300万我太亏了…”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后,最后江佑咬死320万不松口。
    吴德泉想到临近银行的还款日期了,最后只能无奈道:“320万就320万,不过我有个条件。”
    江佑问道:“什么条件?”
    吴德泉说道:“之前听老钟提起过,你们也是要开制衣厂的,我希望你们能留下原来厂里的员工。”
    江佑微一沉吟,吴德泉就急着道:“江先生你放心,员工都是好员工,厂子办不下去都是我无能。”
    说完又目光恳切转向钟闻文说道:“老钟你也知道的,厂子里的大部分是我们客家老乡,吃苦耐劳,老板叫工嘛就干嘛,绝对听话。”
    钟闻文也开口道:“我们客家人的确肯干能干,阿佑,就留下他们吧?”
    对于接受老员工,江佑其实没什么意见,能有熟手不用难道还招生手吗?
    他沉吟就等钟闻文开口,以后工厂是由钟闻文管理的,现在给他一个卖人情的机会。
    江佑开口道:“行,既然钟叔开口了,这个条件我基本答应了,不过我丑话说前头,如果有员工偷奸耍滑的,我绝不会留人。”
    吴德泉开心道:“当然,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