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之人要低调

第165章 三姑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馒头店干活的人,每年都有人进来,还有人有人离开。
    一方面是学会了怎么做馒头,有点钱的人都出去开店了,没有钱的继续在店里打工。
    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受不了在馒头店起早贪黑的干活,怕年轻的时候把身体累垮了。
    挣钱容易吗?
    说容易也容易,但是说难也很难,他们很多人挣的都是一份辛苦钱。
    李向阳和王大雷的馒头店已经是很好了,店铺有各种制作馒头的机器,可以大大节省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至于起早贪黑,在外面做生意的哪一个不是四五点钟开始起床忙活,甚至有的人在二点左右就开始出动了。
    王大锤的大舅哥们出去开店了,他们不舍得出钱买机器,还是靠人工蒸馒头,一天几百斤面,工人们都锻炼的双臂强而有力,但是这样的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所以村里很多人愿意到王大锤的馒头店,而不愿意到哪些干苦力的馒头店去。
    王大锤回家这两天,家里总是断不了人,这亲戚那朋友的,给孩子找活的络绎不绝。
    谁不知道李家村的王老板在京城有两家饭店,十家馒头店,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家里不能待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王大锤夫妻带着小七来到李向阳家,奶奶拉着苏香琴到里间说话去了,客厅里只留下王大锤向李向阳述苦。
    “还是你家里安静,同为合伙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哪?”
    “哈哈,你说哪?”
    李向阳笑了一声,问道:“你都不管馒头店的事了,难道你没有和这些人说说?”
    “说了,有用吗?他们都认定我了,非得让我同意不可!”
    “谁让你是大老板?”
    “你才是大老板,躲在家里不吭声,光看我的笑话!”
    “哈哈!”李向阳再次笑了两声,“能者多劳,看着差不多就收下吧,再说你羊肉店也需要人!”
    “今年羊肉店不打算招新人,都是老工人了,省心不少!”
    “馒头店倒是缺少十几个人,但是你知道这两天来了多少人吗?”
    “三四十人,你让我往哪里安排?”
    “这么多人?”
    “可不是吗?”
    王大锤气恼地说道,这两年出去打工的人多了,但是能挣大钱的没有几个。
    村里有人在工地上干活,干了快一年,最后老板跑了,一分钱都没有拿回家来。
    所以王大锤的馒头店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不但人有钱,而且还都是亲戚朋友关系,不会发生欠工资的事情。
    “不说了,听说你给村里捐钱啦?”
    “谁说的?”
    李向阳差一点跳起来,这件事只有他和村支书两个人知道,那泄密的人一定是村支书了。
    “是村支书他今天找我了,说起给村里修路的事情,要我捐钱,还说你都捐钱了,我怎么能拉下?当时我给了他两万元!”
    “难道你没问他修路需要花多少钱?我又捐了多少?”
    “没问,你捐了多少?”
    听到二叔没有对外人透漏他捐款多少,李向阳才稍微放下心来。
    二叔真是一个狡猾之人,似乎从村里的有钱人身上看到了修路的希望,打着捐款的名义开始募捐了。
    看这架势,至少能凑集十万多元,难道要把村里的另外一条路也修了?
    “哈哈,佛曰不可说!”
    “好,以后我出去,也不会和别人说我捐款多少!”
    直到三十那天,王大锤家里才稍微安定了很多,但是王大锤还是不放心,在年三十的聚会上,他对李向阳说:“我初三时就走!”
    “不走亲戚了?”
    “初二去香琴家一趟,初三到我舅家,回来后走人!”
    “如果你确定了,到时我开车送你去!”
    估计王大锤嫌家里乱了,一天天人来人往的,孩子都睡不好觉。
    李向阳家亲戚很少,几个老亲戚都是初六以后到家里来,所以过年时李向阳的家里很安静。
    谁知道初三时,李家来了亲戚,是李向阳的三姑,其实也不是李向阳的亲三姑,而是未出五服的亲戚,李起银的姐姐。
    因为李起银家没有老人了,三姑只能把李向阳家当作她的娘家,每年过年时都要来给爷爷和奶奶拜年。
    以前不是在初六以后才来走亲戚的吗?怎么突然提前来了?
    这次三姑家来的人有点多,除了三姑父外,三姑家的其它人都来了。
    “大山哥,小海,小青!”
    李向阳接到三姑后,然后给表哥、表弟和那个才十岁的表妹打起了招呼。
    小青有点害羞,躲在三姑身后不敢说话。
    “你这个死丫头,你阳子哥又不是没有见过,前两年还到咱家来过!”
    “小海,你喊哥了吗?”
    “喊了,是你没听见吧!”
    奶奶从屋里拿出水果,糖块什么的,招呼几个人坐下。
    “你别训孩子了,小青年龄还小,估计都忘了!”
    “姥姥,我没忘!”
    小青在一边小心翼翼地说话。
    “你看看小青多会说话,太招人喜欢了!”
    “吃香蕉,还有苹果,这些都是你哥让人从南方寄回来的。”
    三姑和大山对视了一眼,果然外面传言不虚,阳子家有钱了,竟然吃上了普通人家难以吃到的水果。
    “三丫,咱们去做饭,让他们哥几个说说话!”
    “好的!”
    三姑站起身来,和奶奶一起进了厨房。
    “大山哥,咱们一年没见面了。”
    “哦!”
    上年是他和三姑一起来拜年的,说起来还差两三天到一年。
    “三姑父身体还好吗?”
    “还好,今天去走亲戚了!”
    相对于李向阳家,三姑夫家有很多的亲戚,据说三姑父从初二开始走,一直到初十还有没走完的亲戚,甚至有时候一天走两家。
    大山哥寡言少语,几乎是问一句答一句,但是人很实在。
    “大山哥,你快结婚了吧?”
    “没….还没有!”
    小海在一边说话了,“阳子哥,你别说我哥了,主要是家里没钱,他想结婚也结不了!”
    “不可能呀!”
    三姑和三姑父都是勤快人,三姑父有一门木匠的手艺,大山哥在外打工,按说家里不缺少钱。
    “今年家里盖房了,有点紧张!”
    小海又插嘴道:“我哥上年出去打工,一分钱都没要回来!”
    “哦!”
    李向阳明白了,都是工地拖欠农民工工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