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乡村养猪

第二十五章:生日的一盘鸡肉(忆)


    人生犹如大雁南飞,留下一缕云烟。笔趣阁WwW.』BiQuGe.CN又好似鱼跃水面,点点涟漪扩散。
    白磨,绿箫。青竹,洁兰。淡淡幽香环绕,寥寥山水如画。
    一杯清茶煮人生,一副丹青看天下。来时洁如莲花,去时安似菩提。
    不管何种思绪,且罢,让它散如烟花,唯美留下,就如漫天散花。
    时间悠然滑过,就像是最俏皮的少女,在没有任何的预兆之间慢慢离开了。
    山间满是清绿,到处都是格外让人喜爱的花朵。
    春天,已然在慢慢离开。
    三月三,蛇出山,又称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龙河村,刘小明猪场里面。一股股诱人的香气弥漫开来,只见刘小明身穿一间崭新的棉袄,腰间系着一条围裙正在忙活着。
    今天,是刘小明的生日。
    说起刘小明的生日,很是奇怪。生于九三年农历三月初三凌晨三点钟,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他这个命格在古代的时候是个当皇帝的命。
    不过,可惜了啊,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所以这个命格已经没用了,只能保证一生大富大贵。刘小明没有重生之前,心里还是有点相信的。
    可惜啊,到最后一事无成。
    一大锅柴火鸡,让人无比的垂涎。鸡肉和土豆的香味交融在一起,将整个猪场变成了美食节一般。
    “呵呵,今天的生日啊,重生之后的第一个生日啊,怎么感觉自己现在刚刚一岁的时候啊。”
    刘小明看着大锅里面炖的鸡肉,眼中的神彩一下子有事变得模糊起来。
    “木头,你在干什么呢?”
    “小雨啊,我正在上班呢,马上就回家啊。”
    “嗯嗯,木头今天你要找点回来啊,回家有事情和你商量。”
    “嗯,好的。”
    一份端盘子的工作,刘小明做的很开心,因为他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回到家里,满桌子的好菜。
    “小雨,我回来了,今天怎么这么多菜啊,难道你中奖了啊。”
    闻言,正在厨房的萧雨探出脑袋。娇俏纯洁的面孔上面满是菜汁,腰间还有一条白色的围裙。
    “木头,你回来了,快点过来坐好了。”
    看到刘小明,少女脸上的笑容格外的好看。木头一般的被萧雨拉进客厅,坐在厅里的饭桌前。
    “小雨,今天是不是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啊,怎么这么多的好菜啊。”
    看到刘小明的疑惑,少女满脸的无奈。
    “木头,你难道连今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啊。”
    “额!!今天什么日子啊,我还真不知道呢。”
    “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啊。”
    话音落下,刘小明才猛然想起来。
    “今天三月初三了啊,呵呵呵,从来没有过一次生日,你不说我i都忘了呢!!”
    小雨满脸心疼的看着刘小明,也只有她直到自己这个从来都是阳光的老公是多么的让她心疼。
    “想起来了吧,今天我给你过生日哦,做了你最喜欢的干锅鸡。”
    说完,萧雨转身进入厨房,端出来一盘香喷喷的鸡肉。
    “哎哟,...”
    手上的一阵疼痛,让刘小明回过神来。
    “咦,开了啊,看来可以吃了。”
    “2oo2年的第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2oo2年的第一场雪,
    是留在LmQ难舍的情结。
    你象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
    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喂,表哥啊,你怎么给我打电话来了啊。”
    “你小子,你今天的生日啊,打个电话过来问一下。”
    “呵呵,没想到还是表哥你最好啊,也只有你能够记得我的生日哟。”
    “好了,不说这些,生日快乐。我今天也没有时间去看看你,自己过好点。”
    “好嘞,多谢表哥了。”
    说了几句话,挂掉了电话。生日,是一个人成长的见证。刘小明十八岁的生日就这样悄然的过去了,没有人为他举办,也没有生日蛋糕,有的只是他自己做的一大盘柴火鸡。
    吃完自己做的午饭,刘小明急忙便开始了给自己的猪崽子一顿美味了。此时,刘小明猪场里面的猪大多已经是**十斤了,涨得快的已经差不多一百来斤了。
    看着日渐长大的猪,刘小明心中很是高兴。
    还是一如既往的,在电子秤上面,秤了三百斤玉米,一百斤的饲料,还有一百斤的麸皮倒进自动搅拌机里面。随着猪的每日长大,吃的东西也开始多起来了。
    原本只需要每日一百多斤,现在的每日需要三百多斤。这还只是小的时候,再过一个月之后,猪的食量就会增大很多。到时候,每一天的用量是现在的好几倍。
    看着每日减少的玉米饲料,刘小明也要再一次准备开始囤积了。
    前几天,他经过高长福的介绍,认识了周家湾的一些人。
    这些人家里都是玉米不少,只要给的起价钱,几万斤玉米还是很轻松的。总的来说,一头猪喂养到三百多斤的时候,基本上每头猪会吃掉四百斤左右的玉米,一百二十斤左右的饲料加上一百二十斤左右的麸皮。
    算下来的话,总共要接近二十万斤的玉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本地的玉米肯定是不够的。
    今天,刘小明便要到周家湾去收玉米了。家里面已经没有太多了,基本上只够几天的量了。骑上摩托,飞快的来到一户青砖瓦房的人家。
    刚刚放好车,就看见一个身穿毛线衣服,满脸漆黑的男子走出来,手里还端着一个白瓷碗。
    “哟,刘老板来了啊,来的很早嘛。我们正在吃饭,你吃了没有,来来来,一起吃点。”
    边说,此人一边拉过刘小明。看着热情的中年男子,刘小明笑着道:“不用了,周大叔我已经吃过了。您先吃饭吧,吃完之后我们再讨论玉米。”
    见到刘小明坚持,此人也不再劝说了。只是拿出一把椅子给刘小明,而后端出一杯茶来。
    “你先喝点茶,我们很快就吃完了。”
    此时,屋里走出一个脸色很是苍白的老太太,满头的银看起来格外的苍老。
    “小刘来了啊,你等一会儿,大林吃完了饭你们就商量吧。”
    见到老人,刘小明恭敬的道:“好嘞,老奶奶,您进屋去吧,外面冷。”
    这位老奶奶也没有过多坚持,闻言也是进屋里去了。
    这中年汉子就是高长福给刘小明介绍的,叫做周大林,是一个做棺材的手艺师傅。家里的玉米都是他女人种的,而且还不少,刘小明上一次看过的,起码有三千多斤。